5、严控水泥、平板玻璃新增产能,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规范指导
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“部分行业产能过剩”列入的当前经济回升向好面临的困难。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在会议解读中也指出,“部分新兴行业存在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。”
本次会议提出,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规范指导。同时,还强调要“加强光伏行业规范引导和质量监管”以及“严控水泥、平板玻璃新增产能。”
以光伏为例,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前十个月,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44.78%。但业内不少企业已经公开表示,产能过剩带来的“内卷”直接影响了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。工信部此前也召开了光伏产业链座谈会,工信部有关负责人随后公开表示,当前中国光伏行业确实存在一定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风险,但总体属于行业发展正常范围。
同时,由于当房地产持续不振严重影响冶金、建材、工程机械、家装家电家具等相关行业恢复,水泥、平板玻璃已经出现持续的产量下滑,钢铁行业则是出受到成本与需求的双向挤压,数月来产能持续震荡,行业整体陷入亏损。
对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要辩证地看待。当前部分产业的市场需求还处于缓慢恢复的阶段,一定程度上会推动产能过剩,之后会随着国内外经济的修复而逐渐消化。但还有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是由于前期盲目发展,叠加行业周期不同带来的阶段性震荡,在一定阶段可能出现结构性过剩现象。但这也是行业经营和市场竞争的正常现象,适当的供大于求才能引导企业合理竞争,随着竞争程度提高,落后产能会逐渐退出。
6、对中小企业实施一批普惠性帮扶政策
会议提出,实施一批普惠性帮扶政策,多渠道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,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和“三赋”专项行动。加快建设全国中小企业服务“一张网”。深入实施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等系列活动。
值得注意的是,11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(SMEDI)为89.3,比上月回升0.2点,结束连续两个月下降局面,且高于2021年和2022年同期水平,但仍处在景气临界值100以下。
受到外部市场需求疲软以及国际关系的复杂多变,中小企业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出口新订单难获取的情况。原材料成本上升使得中小企业短期内较难纾解成本压力。建议采取延续阶段性降费缓缴政策、强化原材料产需对接、引导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加快开发“小快轻准”产品应用和订阅式服务等一系列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