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涵盖产品由 75种增加至 100 种!建材“降碳”工作进一步推进!
来源:
|
作者:秘书处
|
发布时间: 2024-11-14
|
2198 次浏览
|
分享到:
3.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活跃度明显高于第 一个履约周期。截至 2023 年底,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年 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51 亿吨,纳入重点排放单位 2257 家。第二 个履约周期成交量、成交额占总数的比值分别比第一个履约周 期增长约 19%、89%。
4.碳排放数据管理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。修订出台《关于 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,将碳排放数据造假纳入刑事制裁范畴。修订出台核算核查指南,优化核 算方法。
5.日常监管工作机制初步建立。建立“国家—省—市”碳排 放数据质量三级联审机制,2023 年审核数据 300 多万条。
6.扎实推进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。组织开展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(以下简称 扩围)专项研究,编制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、钢铁、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》。持续推进扩围基础准备工作,印发了水泥、铝冶炼行业核算与报告指南等四项技术规范。推进重点行业历史数据治理,对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、注册登记系 统、交易系统等基础设施功能进行升级改造,加快推进将水泥、 钢铁、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各项基础准备工作。
7.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(试行)》与全国碳排 放权交易市场共同组成完整的全国碳市场体系。制定发布项目 设计与实施指南、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规则、注册登记规则、 交易结算规则等配套制度文件。发布造林碳汇、并网光热发电、 并网海上风力发电、红树林营造等首批 4 项方法学。2024 年 1月 22 日,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。2024 年 6 月,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一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 查机构,具备了开展项目和减排量申请登记的基础条件。
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和支撑保障
1.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初步建立。建成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 储备库,截至 2024 年 3 月底,获得金融机构授信金额约 2100亿元,发放贷款约 640 亿元。继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,支持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已到期退出,存量再贷款仍可继 续发挥作用。截至 2024 年 6 月底,两个货币政策工具的余额分 别为 5478 亿元、2194 亿元。2023 年绿色债券发行超过 8300 亿 元。2023 年末,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 30.08 万亿元,同比增长36.5%,其中,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合计 占绿色贷款的 67.3%。截至 2023 年底,23 个地方气候投融资试 点授信总额 4553.84 亿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