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!欢迎进入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官网!
装配式建筑的十大发展趋势
来源:BIM新看点 | 作者:秘书处 | 发布时间: 2021-10-13 | 376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行业标准《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标准》也于201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。


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具有模块化、标准化的特点,不仅工业化程度高,而且抗震性能好、建筑品质高、施工周期短,相比其它建造方式综合优势更加明显,随着标准体系、技术体系、配套政策等逐步完善,未来钢结构住宅将会站在行业发展新风口。



6信息技术贯穿整个产业链


BIM、 GIS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 物联网、机器人等技术将为传统建筑行业带来巨大变化。


今后建筑业必将实现全产业链信息化的管理与应用,通过LAE、CAE、BIM 等信息化技术搭建装配式建筑的咨询、规划、设计、建造和管理各个环节中的信息交互平台,实现装配式建筑产业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和质量责任可追溯管理,创建新的数据协同效应。


7重新定义“农民工”


世界建筑业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都越来越紧缺,智能化装配比以往建造模式大大节约了人力,还可以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。


目前我国的建筑业主要依靠“农民工”,但随着人口红利消失,这个优势将会变成短板。相比传统现浇,装配式将会显著减少现场操作人数,装配式建筑将会需要部品生产车间工人,需要运输、吊装、装配和连接等新型用工。2019年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新职业信息公示,装配式建筑施工员赫然在列。随着用工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,生产方式的逐步改变,未来“农民工”这个名词会成为历史,都将转变为建筑产业工人。


8一体化建造,工程总承包是大势所趋


要克服装配式建筑遇到的设计、生产、建造等方面的难题,就必须推行一体化建造,推动工程总承包发展。


装配式建筑从设计、建造到施工的各个环节,都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技术要求,因此,拥有一支专业化的、协作化的工程总承包团队尤为重要,在研发设计、构件生产、施工装配、运营管理等环节实行一体化的现代化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,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在设计、生产、施工和管理等一体化方面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,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。


9形成标准化、规范化行业发展体系


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构件标准化、通用化程度较低,通用体系是采用定型构件的方法,以部品构件及连接技术的标准化、通用性为基础,一个构件厂生产的构件能在各种类型的房屋之间互换通用。通用体系适合组织构配件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,是更有利于高度机械化、自动化的工艺,是一种完美的工业化形式,必然是未来发展趋势。


建立标准的建筑设计体系,对预制构件的多样性进行合理统筹、控制,实现预制构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,并对不同构件作标准化、模数化,加快设计速度和施工效率。同时加强区域合作,消除合作壁垒,加强核心技术的研究和突破,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,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和规范体系。

    协会动态Association news
 
    品牌名标 / Were marked
 
 
×
×